脊骨知識

脊骨知識

3款紓緩運動 助你告別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因神經受壓迫而引起的疼痛,痛感會從腰部蔓延至臀部和腿部。但透過一些簡單的運動,可以大大緩解這種疼痛。

Q1. 有哪些適合坐骨神經痛患者的紓緩運動?

  1. 坐姿臀部伸展運動:首先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然後將其中一腿抬起,腳踝放在另一腿的膝蓋上。身體前傾,保持這個姿勢約30秒。每邊重複三次。這個運動有助於放鬆臀部肌肉,減輕對坐骨神經的壓力。
  2. 抱膝伸展運動:首先平躺在地板上,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然後緩慢將一腿抱向胸部,保持這個姿勢約30秒。換另一腿重複同樣的動作。每邊進行三次。這個運動有助於放鬆下背肌肉,緩解背部緊張。
  3. 眼鏡蛇式伸展運動:首先四肢著地,手腳保持肩寬和臀寬。吸氣時,讓背部下沉,抬頭望前。呼氣時,拱起背部,頭部向下看。重複10次,緩慢且連續地動作。這個運動有助拉伸腹部,伸展肩頸並改善痛楚。

持續進行這些運動,可以幫助您緩解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然而,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或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切勿輕視坐骨神經痛!即看2大診斷方法

坐骨神經痛通常是由坐骨神經受壓迫或損傷所引起。它會導致腰部、臀部至腿部的疼痛,有時甚至會伴隨著麻木或刺痛感。坐骨神經痛可能與多種健康問題相關,因此應儘早進行診斷。

Q1. 有哪些診斷方法可以知道是否有坐骨神經痛?

  1.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診斷坐骨神經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包括:
    – X光檢查:可幫助檢查脊椎的骨質情況,尋找可能對神經造成壓迫的骨刺或其他問題。
    – 磁共振成像 (MRI):這是一種更詳細的檢查,能夠顯示脊椎的軟組織,如椎間盤、韌帶及神經。MRI能幫助醫生詳細了解神經受壓的程度和原因。
    – 電腦斷層掃描 (CT scan):當MRI不適用時,CT掃描是另一種選擇。它結合X光與電腦技術,提供脊椎的詳細橫切面影像。
  2. 神經傳導速度測試:神經傳導速度測試是一種測量電信號在神經中傳遞速度的檢查。透過這種檢查,醫生能夠確定神經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神經損傷的位置和程度。此外,該測試還可以與肌電圖 (EMG) 結合使用,以更全面地評估神經和肌肉的健康狀況。

如果你有腰腿疼痛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腰椎及雙腿刺痛?3招測試有否坐骨神經痛!

你有坐骨神經痛的困擾嗎?坐骨神經痛通常是由椎間盤突出所導致。如果你懷疑自己受此困擾,以下提供三個簡單動作,幫助你自我檢測是否有坐骨神經痛。

Q1. 有哪些方法可以測試是否有坐骨神經痛?

  1. 站姿體前彎:如果你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可嘗試以站立形式向前彎曲腰部,若你感到椎間盤被施加重壓,有痛楚加劇的感覺,而相反,當你後彎腰部時痛楚減輕,感到比較舒服的話,則可能有坐骨神經痛。
  2. 單腳站立:腰椎間盤突出會導致肌力下降,脊椎變得不穩定。如果你嘗試單腳站立,卻發現難以維持平衡,那麼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跡象,有機會患上坐骨神經痛。
  3. 踮腳尖:椎間盤突出可能會使腳部肌力減弱。你可以嘗試踮起腳尖,如果做不到或感覺腳麻,這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徵兆,有機會患上坐骨神經痛。

這些自我檢測方法能夠幫助你初步判斷是否有坐骨神經痛的可能。但這些測試不能替代專業的醫療診斷。如果你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坐骨神經痛或致無法走動?你可能都屬於高危一族!

在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坐骨神經痛的「高危一族」。坐骨神經痛常常被人誤解為只是單純的腰椎痛,但實際上,可能牽涉從臀部到腳底的整個下半身,進而衍生更多疾病。以下將說明哪些人群是坐骨神經痛的高危族群。

Q1. 為何會出現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的神經,是於腰部與薦部脊椎的神經根,經過骨盆後進入臀部和下肢。而坐骨神經痛通常表現為從臀部到大腿、小腿甚至腳底的疼痛。這種痛感是因為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炎症所致。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主要包括脊椎的椎間盤突出或脊椎退化狹窄。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椎可能出現退化性變化,導致脊椎管狹窄,這也會壓迫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

Q2. 甚麽人群較易出現坐骨神經痛?

  1. 日常姿勢不良:例如長期翹腳、側坐和側睡、久坐、駝背。
  2. 過度肥胖人士:日常走動時易令腰椎負荷與勞損。
  3. 老年人士:長者脊椎容易變化,更易受壓迫。
  4. 曾懷孕的婦女:由於體内荷爾蒙變化,令腰椎薦椎的韌帶和軟組織軟化,更易受壓。
  5. 特定職業人士:長途車司機、搬運工人等需要負重與久坐之人士。
  6. 腰部有舊患之人士:曾跌傷、撞傷、扭傷等都可能會導致腰間盤突出等問題,引起坐骨神經疼痛。

Q3:如果出現坐骨神經疼痛應如何處理?

現時診斷坐骨神經痛方法包括核磁共振、X光檢查等。而治療方法包括修復身體結構,改善軟組織彈性與關節靈活性等。脊醫會評估病人的動作品質,如肌肉發力方式與受傷部位的動作角度,以及評估身體素質,包括肌肉力量是否足以支撐身體需要、肌肉韌帶是否强韌,再根據病人情況做出適切治療。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老人家先會有坐骨神經痛?成因原來係…?

坐骨神經痛是任何年齡人士都會有的問題,但在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這種痛症的成因與老年人的脊椎狀況密切相關。以下將講述一些關於老年人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問題,以幫助大家了解這個症狀。

Q1. 為何老年人更容易患有坐骨神經痛?
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椎發生長期磨損,進而導致椎間盤突出。脊椎管道狹窄症也是老年人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原因之一,這是一種退化性病理。當脊椎狹窄壓迫神經時,就會產生痛楚。

Q2. 除了脊椎問題,還有哪些因素會增加老年人患上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除了與年齡相關的脊椎變化外,肥胖、糖尿病和久坐不動都是增加老年人患坐骨神經痛風險的因素。肥胖會對脊椎造成額外負擔,而糖尿病則會增加神經損傷的風險。長時間坐著不動也會增加患病的機率。因此老年人也應注意飲食健康,以免患上糖尿病或肥胖等問題,進而增加患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Q3. 老年人出現坐骨神經痛時,有哪些是常見的症狀?
老年人如果患有坐骨神經痛,可能會出現從臀部延伸至大腿、小腿甚至腳部的疼痛,有時伴隨著麻木、感覺異常、腿部無力或肌肉萎縮的情形。在一些極端情況下,病情嚴重時還可能會造成肛門周圍麻痺,產生排尿障礙。

總結來說,老年人因脊椎長期磨損而導致的椎間盤突出是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原因。了解這一點對於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如果你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治療,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坐骨神經痛可大可小!原來唔止腰椎痛!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神經症狀,涉及的不僅僅是腰部疼痛,還可能包括多種不同症狀,而且每個人的感受都可能不一樣。以下我們將介紹一些除了腰椎痛以外的典型症狀,幫助那些懷疑自己可能患有坐骨神經痛的人可以了解這種狀況。

Q1. 坐骨神經痛除了腰椎痛還有哪些症狀?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不僅限於腰痛,還包括臀部疼痛、大腿內側疼痛、翹腳時的疼痛和麻痺。患者在進行身體動作時,疼痛和麻痺感可能會加劇,甚至無法向前彎腰。在某些情況下,疼痛可能導致行走困難,雙腿無力,甚至是下半身肌肉左右兩邊粗細不同,以及坐下時感到不適。

Q2. 坐骨神經痛還會導致哪些疾病?
坐骨神經痛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坐骨神經痛的表現形式及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嚴重症狀的情況下,坐骨神經痛可能會引起肛門周圍麻痺和排尿障礙。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有「馬尾症候群」,這是由於當受到壓迫出現坐骨神經痛和腳部麻木,還有可能會導致下半身癱瘓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狀。特別是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較常見,另外是長時間坐著的上班族、脊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個疾病。因此,如果你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治療,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拒做「低頭族」!遠離椎間盤突出!

不少人因工作需要而長時間面對電腦,也有不少人沉迷於手機的世界,不論是在床上或乘車時都習慣低著頭。「低頭族」的生活方式其實很大機會導致椎間盤突出等脊椎問題。以下將講解「低頭族」如何影響脊椎健康,以及如何紓緩「低頭族」帶來的肩頸背痛。

Q1. 為何做「低頭族」會引致椎間盤突出?
當我們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提電話或電腦時,頭部會不斷向前傾斜,這種姿勢使得頭部重量增加,加大了脊椎的負擔。長期如此,脊椎會受到過度壓迫,椎間盤因而向後突出,導致疼痛和其他相關問題。

Q2. 如何改善「低頭族」的習慣?

  1. 定時休息:每工作30分鐘後,應該起身活動,讓脊椎和頸部得到休息。
  2. 脊椎伸展運動:定期進行肩頸和背部的伸展運動,如聳肩和頭頸部的拉伸,以紓緩因長時間同一姿勢而產生的緊張。
  3. 改善工作環境:調整電腦或手機的位置,使其處於與眼睛水平的高度,減少頭部前傾。

Q3. 有哪些動作可以在家紓緩肩頸背痛?

  1. 頸部前壓:腰板坐直,頭部向下,將雙手放在頭頂,輕輕向下壓,保持數秒。這個動作有助於紓緩頸部疲勞。
  2. 側頸拉伸:腰板坐直,坐在其中一手上,另一手放在頭側輕輕施壓,反方向重複動作,有助於兩側頸部的放鬆。
  3. 背部伸展:雙手掌心向上,向後伸展,胸膛挺起。這個動作有助於緩解因長時間駝背或不良坐姿引起的背部緊張。

透過這些簡單的動作,不僅可以緩解肩頸背痛,還能幫助改善姿勢,預防椎間盤突出的發生。如果你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患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即看其他治療方法!

許多人對於椎間盤突出是否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感到困惑。其實椎間盤突出並非一定要進行手術開刀,脊骨神經醫學就提供了另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Q1. 脊骨神經醫學是甚麼?
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是一種以「徒手治療」為主的自然療法,源於1895年的美國。這種療法不依賴藥物和手術,而是通過調整脊椎和關節來恢復身體的自然平衡和功能。

Q2. 脊骨神經醫學如何治療椎間盤突出?
脊醫會以推壓動作,準確地將錯位的脊椎或關節復位,恢復脊骨排列和關節的活動能力,減輕肌肉繃緊,及矯正神經系統的錯誤信息。脊醫有時也會使用不同的輔助儀器如衝擊波、整脊槍(Activator) 等去矯正一些比較脆弱的骨骼,適合嬰兒及老年人使用。

Q3. 脊骨神經醫學治療椎間盤突出的安全性如何?
根據新西蘭政府的研究,脊骨神經治療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治療方法之一。正規訓練的脊醫進行治療時風險非常低,且引發副作用的機會亦非常低。一般情況下,治療過程不會造成疼痛。

Q4. 脊骨神經醫學治療和傳統治療有何不同?
與傳統醫學(如服用消炎止痛藥或手術)不同,脊骨神經醫學強調手法治療,避免使用藥物和手術。它注重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通過脊椎矯正和全面的身體調理來達到治療效果。

Q5. 所有人都適合接受脊骨神經醫學治療嗎?
脊骨神經醫學適用於絕大多數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特別是在早期階段。然而,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建議在接受治療前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和診斷。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腰背痛唔好拖!話你知椎間盤突出診斷大法!

對於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工作的都市人而言,腰背痛成為他們的常見困擾。其中,椎間盤突出是導致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儘早進行正確的診斷可以幫助了解病情,從而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法。以下將會介紹醫生如何診斷椎間盤突出。

Q1. 醫生如何初步診斷椎間盤突出?
醫生通常會通過病人的症狀和體檢來初步判斷。病人會描述腰痛或腿痛的情況,若椎間盤有突出問題,疼痛感便會在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後更加明顯。在體檢途中,醫生可能會檢查腰部和腿部的感覺和肌肉力量,以及神經反射的情況。

Q2. 有哪些醫學檢查可以確診椎間盤突出?
如果醫生懷疑患者有椎間盤突出,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影像學檢查,如磁力共振(MRI)或電腦掃描(CT掃描)。MRI能夠看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和嚴重程度。CT掃描則能顯示椎間盤的形態是否突出及突出的程度。

Q3. 醫生會如何確定椎間盤突出的嚴重程度?
醫生通常會根據MRI或CT掃描的結果來判斷椎間盤突出的嚴重程度。例如,椎間盤的脫出程度、是否壓迫神經根或脊髓等。這些信息對於確定治療方案和預後預測都非常重要。

Q4. 在醫生診斷過程中,病人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病人需要向醫生提供詳細的症狀描述,包括疼痛的位置、性質、持續時間以及任何加重或緩解疼痛的因素。此外,提供過往的醫療歷史和家族病史也非常重要,因為這些信息有助於醫生進行準確診斷。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有椎間盤突出可以做運動嗎?教你3種紓緩運動!

在辦公室裡,長時間坐著很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對於患有椎間盤突出的人來說,運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以下將介紹一些適合椎間盤突出人士做紓緩運動。

Q1. 患椎間盤突出可以做運動嗎?
患椎間盤突出時,應該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來考慮做運動。在急性期(1~2週)且還在發炎、疼痛階段時,通常建議多休息。患者可以平躺或側躺,並可以透過墊枕頭或軟布來減輕背部的壓力。當患者進入復健階段(2~4週)時,可以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考慮進行一些輕度的運動。例如脊椎伸展運動,以及拉伸和強化下背的肌肉力量。

Q2. 有哪些適合椎間盤突出人士做的一些紓緩運動?

  1. 游泳:特別是仰泳,可以幫助腰部和背部伸展肌肉,同時提供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的效益。它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脊柱周圍深層肌肉的穩定性,並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緩解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2. 橢圓機(Elliptical):橢圓機是一種關節友好的健身器械,其運動動作與人體自然跨步相似,不會對關節造成大的衝擊。它可以刺激臀部、大腿、側腰和小腹的肌肉,同時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有助於緩解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不適。
  3. 伸展運動:身體呈趴下姿勢,雙手方在兩側,靠雙手的力量將身體慢慢向上撐起,將脊柱向上延伸,維持10秒,再慢慢放下,腰部不要出力,1回10~15次,1天可做3~5回。

運動有助於改善脊椎的靈活性、增強核心肌肉、減輕背部壓力,但在運動前後應做好熱身,並注意避免過度用力,特別是在急性期。最好在脊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這些運動,以確保它們適合個人的情況。

椎間盤突出愈見普遍?必看預防攻略!

隨著現代的生活節奏比較快,椎間盤突出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人面臨的問題。為了預防這種脊椎問題,我們需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下將介紹一些預防策略,幫助你預防椎間盤突出。

Q1. 椎間盤突出在香港普遍嗎?
椎間盤突出是香港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由於香港的工作壓力大,人們又長時間維持不良坐姿和缺乏運動,使這種病症在香港相對普遍。

Q2. 有甚麽方法有助預防椎間盤突出?

  1. 保持良好的姿勢:長時間彎腰或低頭,都會對脊椎造成壓力,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因此,在辦公室工作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腰部要緊貼靠背,雙腳平放在地上。同時,使用適當的坐墊和椅子,也可以減少對脊椎的壓力。
  2. 保持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增強脊椎周圍的肌肉,減少脊椎的負擔,同時也可以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建議進行一些輕度的運動,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有助預防椎間盤突出。
  3. 注意飲食:營養豐富的飲食可以幫助保持脊椎的健康。例如,攝取足夠的鈣質、維他命D及蛋白質以增加肌肉,更可以增強骨骼和脊椎的健康。同時亦要減少攝取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以避免肥胖問題影響脊椎健康。
  4.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椎間盤突出和其他健康問題,並及時進行治療。如果發現有脊椎疼痛或有不適感,應及時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懷疑患椎間盤突出?三大方法幫你輕鬆測試!

椎間盤突出可能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無力或麻木等,有時可能需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如果你擔心自己可能患上椎間盤突出,以下四種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或許能提供幫助:

 

Q1. 哪些方法可以測試出椎間盤突出?

  1. 站姿體前彎測試:當腰部向前彎曲時,如果感覺到腰部有明顯的壓力和疼痛,這可能是椎間盤承受過度壓力的跡象。相反,如果在向後彎腰時感到疼痛有所減輕並且較為舒適,這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2. 單腳站立測試: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導致肌力下降,影響脊椎穩定性。如果單腳站立時無法保持平衡,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徵兆。
  3. 仰臥直抬腿測試:在仰臥姿勢下將一腿伸直抬起,如大腿後側感到緊繃或疼痛,特別是抬起角度小於60-70度即感痛楚,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跡象。
  4. 踮腳尖測試: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導致腳部肌力下降。若無法正常踮起腳尖或感到腳麻,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椎間盤突出可能導致癱瘓?勞動性行業要小心!

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帶來多種不良後果。在某些情況下,椎間盤突出甚至可能會導致患者癱瘓。這對於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來說,風險尤其顯著。

 

Q1. 椎間盤突出會引致癱瘓嗎?

雖然椎間盤突出導致癱瘓的情況並不常見,但在某些嚴重案例中,確實存在這種風險。如果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到脊髓或神經根,可能會導致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在極端情況下是有可能會發生癱瘓的。當這類情況發生時,患者需立即尋求醫療幫助進行治療。

 

Q2. 勞動性行業工作人員會有更高的椎間盤突出風險

對於勞動性行業的工人來說,椎間盤突出的風險比其他人更高。勞動性行業包括建築、運輸、物流、製造等行業。這些行業的工人通常需要長時間進行重複性動作,例如舉重、彎腰和扭轉等動作。這些動作會使脊椎受到額外的負擔,進而增加椎間盤突出或加劇的風險。此外,不良的工作姿勢也會對脊椎造成負擔,例如長時間的站姿,或是舉著重物彎腰工作等。因此,這類人士需要更加小心工作姿勢,並注意脊椎健康。

 

Q3. 勞動性行業工作人員應如何預防椎間盤突出?

  1. 正確的舉重物技巧:對於常常處理重物的勞工,他們應在工作時使用正確且安全的提舉方法。例如要舉起重物前,先分開雙腿,屈膝蹲下,然後使用腿部肌肉而非腰部來舉起重物,並確保在舉重時腰背保持直立。
  2. 定期進行伸展運動:定期進行脊椎伸展運動可以提高脊椎的強度。因此建議勞工人士定期進行背部拉伸,舒緩腰部酸痛的同時亦減輕脊椎負擔。
  3. 避免長時間的固定姿勢: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會增加脊椎壓力。工作中應該適時變換姿勢,並定時休息。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肥胖都會導致椎間盤突出?拆解5大成因!

在現代社會中,肥胖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而椎間盤突出也是常見的脊椎問題之一。事實上,肥胖與椎間盤突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以下將拆解五大成因,詳細解釋肥胖如何導致椎間盤突出。

 

Q1. 為甚麽肥胖會導致椎間盤突出?

  1. 脊柱負荷增加:肥胖會增加身體對脊柱的負荷,使脊椎必須承受更多壓力和重量。這會導致椎間盤受到更大壓力,特別是在彎腰或提重物時,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因此,維持健康體重是預防椎間盤突出的關鍵措施。
  2. 飲食不均衡:肥胖的原因包括飲食不均衡,攝入過量高熱量食物,忽視營養均衡,並可能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影響椎間盤健康。例如,鈣和維生素D的不足會影響骨骼和椎間盤的健康,增加突出風險。而過多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也可能會引起血管問題,進一步影響椎間盤。
  3. 缺乏運動:肥胖的原因亦有可能是運動不足。而缺乏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和骨骼弱化。肌肉虛弱會影響椎間盤的支撐,增加突出風險。此外,缺乏運動還會降低代謝速率,增加體重和脂肪積聚,使脊椎承受更多壓力。因此,定期運動亦對預防椎間盤突出至關重要。
  4. 姿勢不良:體重過重可能會導致姿勢不良,例如駝背或彎腰。不正確的姿勢有可能會加重脊椎和椎間盤的壓力,提高突出風險。應保持正確姿勢和避免長時間固定坐姿或站立,便可以幫助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
  5. 睡眠問題:睡眠質素差會影響肌肉和骨骼健康。而肥胖者可能會出現睡眠窒息症等問題,影響睡眠質量,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進而影響身體整體健康。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椎間盤突出都有分類?為你拆解4大類型!

椎間盤突出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每個類型的嚴重程度和情況各有不同,處理手法亦有不同,以下會介紹四種椎間盤突出的類型。

 

Q1. 椎間盤突出的四大類型是甚麼?

  1. 椎間盤膨出:椎間盤向後膨出,但是髓核(蛋黃)並未流出。大部分的椎間盤突出患者都是屬於此類,而且症狀較輕微,絕大部分可以不用考慮開刀手術。膨出的椎間盤可能沒有症狀,也有可能擠壓到後面的神經根,從而引致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下肢酸痛等。
  2. 椎間盤破裂突出:當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會讓髓核流出,進而刺激或擠壓的後側的神經根。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腰部疼痛,疼痛感可能還會向下蔓延到臀部和腿部。此外,還可能會導致下肢感覺異常、麻木、刺痛、無力等症狀。某些情況下,椎間盤破裂突出甚至可能會導致脊椎彎曲受限或行走困難等問題。
  3. 椎間盤纖維環撕裂:椎間盤纖維環也可能部分撕裂,但是髓核並無流出。這種情況下腰部中間部位會感到深層痛、腰往前彎到一個角度會誘發疼痛。因為不一定有壓迫到神經,有時候不會出現坐骨神經疼痛,因此常被誤認為是肌肉韌帶拉傷。
  4. 椎間盤退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椎間盤會逐漸脫水變得扁平,導致腰椎體之間的距離縮短,承受重量的能力降低,而較多的重量則需由脊椎後側的小關節來支撐。不過大多數椎間盤退化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症狀的,當出現症狀時,通常並非與椎間盤脫水直接相關。治療椎間盤退化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脊椎的穩定性,以及減輕神經根發炎所引起的症狀。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腰背痛、腳掌麻痺?可能係椎間盤突出!

很多人以為偶然覺得腰酸背痛是很正常的事,並不會太重視這個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椎間盤突出可以非常嚴重,以下告訴你一些椎間盤突出常見的症狀!

 

Q1. 甚麼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的脫出或移位。椎間盤是脊椎骨之間的軟墊組織,由纖維環和軟髓核組成,它們位於相鄰的脊椎骨之間,起到緩衝和支撐的作用,兼有避震功能,並協助維持整條脊椎的穩定度。當椎間盤受到不正常的外力擠壓,導致外殼破裂,產生突出物,就會形成椎間盤突出。

 

Q2. 椎間盤突出有甚麼症狀?

  1. 背部或頸部疼痛:椎間盤突出常常引起局部區域的疼痛或不適感。在腰椎區域的突出可能引起下背疼痛,而頸椎區域的突出可能引起頸部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也可能是間歇性的,並且疼痛可能會在彎腰、轉動或長時間坐立後加劇。
  2. 放射痛:椎間盤突出壓迫周圍的神經根或脊髓,可能會引起放射痛。這種疼痛通常沿著受壓迫神經根的分佈路徑放射,例如從腰椎區域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腳部,或從頸椎區域放射到肩部、手臂、手指。
  3. 神經症狀:椎間盤突出可能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導致神經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刺痛、麻木感、刺痛感、肌肉無力或肌肉失調。例如,腰椎區域的突出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表現為臀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和刺痛感。頸椎區域的突出可能導致頸部放射痛、手臂麻木和無力。
  4. 活動限制:椎間盤突出可能會限制某些活動,例如彎腰、轉動或抬重物時容易感到疼痛或不適。這可能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
  5. 其他症狀:一些人可能還會出現肌肉痙攣、感覺異常、僵硬感、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下降等其他症狀。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不妨尋找脊醫進行檢查,並儘早進行矯正。

足弓救星—矯形鞋墊 教你點揀先啱!

如果你患上高弓足或扁平足的足弓問題,那麽你可能需要挑選合適的鞋墊以平衡你的足底受力,而挑選矯形鞋墊有許多學問,一旦挑選不合適的鞋墊只會加劇足弓問題的情況,以下將會介紹如何精準揀選合適自己的矯形鞋墊。

 

Q1. 市面上有哪幾類矯形鞋墊產品?

1. 支撐型矯形鞋墊:這種鞋墊通常用於改善扁平足或足弓下陷等問題。它們具有弓形支撐結構,可以提供額外的足弓支撐和穩定性,並分散足底壓力。支撐型矯形鞋墊通常由硬質材料(如塑料或碳纖維)製成,以提供足弓的支撐和修正。

2. 緩衝型矯形鞋墊:這種鞋墊主要用於減輕步行或跑步時的衝擊力,有助紓緩足底疼痛、跟腱炎等問題有幫助。緩衝型矯形鞋墊通常使用柔軟的材料(如聚氨酯泡沫)製成,能夠吸收和分散足底的衝擊力,減輕對關節和組織的壓力。

3. 定制矯形鞋墊:這類鞋墊是根據個人足部形狀和需求進行製作的。通常需要脊醫進行評估,以確定足部問題並製作個人化的鞋墊。定製矯形鞋墊可以提供最佳的支撐和舒適度。

4. 運動型矯形鞋墊:這種鞋墊專為不同運動活動而設計,如跑步、籃球、足球等。它們具有特定的功能,如提供足弓支撐、減輕衝擊力、增加穩定性和提升運動表現。運動型矯形鞋墊通常較薄且輕便,以確保足部在運動過程中的舒適度和適應性。

 

Q2. 如何挑選合適的矯形鞋墊?

對於那些有足部問題或需要額外支撐的人來說,選擇合適的矯形鞋墊尤其重要。首先,經過脊醫的詳細足部評估,包括步態分析、足弓形狀測量等,以確定適合你的鞋墊類型。其次應考慮你的足弓類型,不同的足弓類型需要不同的支撐。如果你有扁平足,可能需要選擇具有良好支撐和弓形結構的鞋墊,以提供額外的足弓支撐和穩定性。如果你有高弓足,則可能需要較薄且具有緩衝性的鞋墊,以減輕足部壓力。如果你是一個運動愛好者,可能需要選擇專為運動設計的矯形鞋墊,以提供足部支撐和減輕運動時的衝擊力。這些運動型矯形鞋墊通常較薄且輕便,以確保足部的舒適度和靈活性。試穿鞋墊時,確保要與你的鞋子相配,並且不會造成壓力或不適感。此外,選擇高質量的矯形鞋墊可以持久使用,並達致更好的效果。

你有扁平足、高弓足嗎?可以從鞋底磨損狀況看出來!

如果想了解自己足部的健康情況,可以查看鞋底磨損狀況看出來,初步觀察自己是否有扁平足或高弓足。以下將為你解釋不同程度的鞋底磨損狀況來自我檢測是否有足弓問題。

 

Q1. 怎樣透過鞋底磨損狀況來檢測自己是否有足弓問題?

1. 磨損不均勻:如果鞋底磨損不均勻,例如一側比另一側更快磨損,這可能表示你的步態存在不平衡或不對稱的問題。這是與姿勢、步行方式或足部結構有關,可能會導致其他足部問題。

2. 內側或外側磨損:如果鞋底在內側或外側部位磨損更多,這可能與足弓形狀有關。內側磨損可能與扁平足相關,外側磨損可能與高弓足相關。這些情況可能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為你作進一步的評估,以確定是否有扁平足或高弓足。

3. 前足磨損:如果鞋底在前足區域(腳掌前部)磨損較多,這可能與過度前足著地、足弓問題或其他前足疼痛相關。這可能需要注意自己的步行方式和足部姿勢,或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

 

Q2. 有其他方法可以自我測試是否有足弓問題嗎?

除了從鞋底磨損狀況觀察之外,另一種簡單的自我測試方法就是濕腳印測試。先將雙腳沾濕後,踩在平坦的表面上(如紙張或淋浴間地板),然後觀察腳印形狀。根據腳印,可以初步判斷自己的足弓類型。如果腳印看起來完整、有弓形,那麼足弓可能屬於正常或高弓足。如果腳印看起來完全接觸地面,沒有明顯的弓形,那麼可能存在扁平足問題。

 

如果懷疑自己有扁平足、高弓足等足弓問題,建議尋求脊醫諮詢,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診斷。

高弓足點算好?教你紓緩方法!

如果你患有高弓足,便會知道高弓足並不能徹底被根治,但現在亦有不少方法能夠紓緩高弓足所帶來的痛楚,以下將介紹4種紓緩高足弓的方法,幫助減輕高弓足的痛症。

 

以下4種是紓緩高弓足的方法:

1. 足弓伸展:坐在椅子上,將腳平放於地板上。用手輕輕按住足底前部,然後用力將腳趾向身體方向拉伸,感受足弓的伸展。保持這個姿勢約15至30秒,然後放鬆,重複3至5次。

2. 冰敷:使用冰袋或冰塊包裹在薄毛巾中,輕輕敷於足弓處。每次敷約10至15分鐘,可以幫助減輕足弓的腫脹和疼痛感。

3. 穿著矯形鞋墊:選擇適合的矯形鞋墊,可以提供足弓的支撐和穩定。這有助於減輕足弓的壓力和不適感。

4. 足弓按摩:用手指或按摩球在足弓部位進行按摩。以圓圈狀的動作按摩,輕輕施加壓力。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足弓肌肉。

 

進行紓緩活動時有甚麽建議?

在進行所有的放鬆運動過程中,應該不會感受到疼痛,若感到疼痛應該要立即停止,同時亦不可以進行過量運動,使症狀加劇。若疼痛感一直得不到紓緩,建議尋求脊醫進行諮詢及治療。

高弓足易致O型腿?2款運動助你放鬆足底筋膜!

一般來説,扁平足由於腳掌貼平,拇指外翻,令到步態出現足弓內旋,最終看起來像X、XO型腿。而高弓足則腳背拱起,爪狀趾,容易引起足弓外旋,最終看起來像O型腿。這篇文章將會介紹兩種運動,幫你放鬆足底筋膜,改善高弓足帶來的煩惱!

 

Q1.哪兩種運動可以改善高弓足?

腳底踩球運動是最適合所有症狀的活動,使用一個足底滾輪或高硬度的網球,在腳底來回滾動。將重點放在足底的中央和腳弓處,並輕輕施加壓力,這可以幫助釋放足底筋膜的緊繃感。腳底踩球可從三足弓循環找出筋膜緊繃點,在該區域連續按摩30秒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球的大小與腳掌寬度相差不遠。放鬆時間最好左右各2 回,每回滾動約30秒至2分鐘,或至無酸痛點為止。另外可以做空中腳踏車運動,先坐在椅子上,然後將腳舉起,像踩踏車一樣做腳踏動作。這種運動可以拉伸和放鬆足底筋膜,同時增強腳部肌肉。

 

Q2. 如果家中沒有合適的器材,有沒有其他簡單方便的放鬆活動?

當沒有合適的器材進行踩球活動時,腳趾抓毛巾訓練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只需要準備一條毛巾,將其放在地板上,用你的腳將毛巾的一端抓住,然後用腳趾將毛巾向自己拉過來,繼續用腳趾抓住毛巾,將其向前推開。反覆進行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增強足弓肌肉和放鬆足底筋膜。另外,可以嘗試其他類似的腳趾活動,例如腳趾抓彈珠、腳趾抓盒子等。建議每天進行腳趾抓毛巾訓練,每次約5分鐘,重複1至2次。確保在訓練過程中感到舒適,不要用力過度或感到疼痛。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足弓問題,不妨尋找脊醫進行足弓檢測,並儘早進行矯正。

常腰痠背痛 元兇竟為高弓足?

高弓足可能是腰痠背痛的原因之一,但並非唯一的元兇。很多人誤以為高弓足只會引起足部疼痛的問題,其實高弓足帶來的問題是可以影響全身的。以下這篇文章會帶你了解高弓足所引致的問題。

 

Q1. 為甚麽高弓足可能會導致腰痠背痛?

由於高弓足的內縱足弓過緊會使足弓不正常向上彎,腳掌外側無法接觸地面,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腳部的壓力分布不均,令身體重量主要集中在足弓的前部和後部。為了平衡重量,人們往往會改變站立和行走姿勢,例如腰部向後傾斜、肩膀前傾等。這種不正常的姿勢增加了腰椎和背部的負擔,導致肌肉疲勞和不適,最終導致腰痠背痛。

 

Q2. 高弓足還會引致其他痛症問題嗎?

除了腰痠背痛之外,還可能會引致足底疼痛,因為高弓足使足弓過高,造成足底的壓力集中在足弓前部和後部。另外,如果高弓足使跟腱承受較大的拉力和壓力,就會容易引起跟腱炎。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脛骨的壓力,導致脛骨應力骨折的風險增加。而且高弓足可能使踝關節不穩定,就會容易出現扭傷和踝關節疼痛。這些問題可能因個人情況而異,嚴重程度和頻率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足弓問題,不妨尋找脊醫進行足弓檢測,並儘早進行矯正。 

高弓足您知多少?成因多為先天性?

除了常見的扁平足,近期亦有不少人患上了高弓足這類足弓問題,為了引起大家對這類足弓問題的更多關注,以下文章將會為大家介紹什麽是高弓足,以及高弓足的成因和症狀。

 

Q1. 什麽是高弓足?

高弓足是指腳底足弓弧度較一般人高,出現呈拱橋狀。正常的足弓約佔腳寬度的一半,因而能夠承擔行走時的重量,於活動時吸收震盪、分散壓力,保持身體平衡。但高弓足卻因為趾骨落地角度過於垂直,令足部韌帶受壓,腳跟向外翻,影響足部避震能力,所以較大機會出現前掌痛、膝痛及腰痛等痛症。

 

Q2. 高弓足有什麽成因?

大多高弓足的成因多爲先天性的。先天性原因包括足部骨骼發育問題,第一束骨蹠屈、腓長肌或脛後肌痙攣、腓長肌及腓短肌過弱等,造成小腿或足底肌肉痙攣或不平衡。

 

Q3. 高弓足有哪些症狀?

高弓足的症狀有很多種,在進行足底壓力測試時,足印會出現疑似「斷腳掌」或中足過窄的情況。足弓和腳背過高會使足底的壓力集中於前掌及後跟,令前腳掌及後跟容易起繭,嚴重時不能持久性行走,無法踮腳,站在平地仍感痛楚。此外,在運動和行走時,高弓足也容易使人產生疲勞、扭傷、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狀。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足弓問題,不妨尋找脊醫進行足弓檢測,並儘早進行矯正。

想改善扁平足 原來著鞋都有講究!

扁平足是當今都市很普遍的足部問題,很多人都受到扁平足帶來的困擾,以下將會為大家介紹如何改善和紓緩扁平足的方法,希望有助各位儘早解決痛症的煩惱。

 

Q1. 有甚麽運動可以有助改善扁平足?
有幾種運動可以改善扁平足的症狀,例如,可以透過使用滾筒放鬆足底筋膜,有助紓緩緊繃的足部肌肉,達到足部肌肉放鬆和伸展的效果。另外,還可以進行一些肌力訓練,以紓緩足部無力的症狀。例如透過腳掌往下抓,腳趾彎曲成一個弧形;腳掌往內翻,改善腳掌扁平或外翻的情況。這些肌力運動記得要雙腳交替及多次重複,才能達到理想的改善效果。

 

Q2. 如何透過矯形鞋墊紓緩扁平足?
使用矯形鞋墊是最常見的矯正方法,由於患者足弓凹陷,令到足部失去了大部分的避震功能,使腳部受力過度引致腳部問題。矯形鞋墊是根據患者的腳掌設計,提供了充足的支撐,平均分散腳掌的受力,從而減輕扁平足所帶來的不適感。如果想保持質量,就需要根據活動量定期更換矯形鞋墊,一般為半年到三年。

 

Q3. 如何挑選正確的鞋子矯正扁平足?
患者可以穿著襪子試穿新鞋,這樣能夠減少足底與鞋面的磨擦,從而保護足部。試穿新鞋時盡量要站立走動,因為坐著試穿鞋子,尺碼的適合度可能會比實際走動時偏小一點。另外,要確保鞋子前端有適當空間讓腳趾伸展,最長的腳趾最少要與前鞋端有1厘米的距離,否則便有機會使腳趾受擠壓,讓扁平足患者痛楚加深。對於扁平足人士而言,鞋子透氣度不足更容易使腳部出現臭味和細菌感染,所以要選擇透氣良好的鞋子。最後,鞋墊要符合腳型,使得在站立和走路時,能夠保持正確的姿勢。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或懷疑自己有足弓問題,不妨尋找脊醫進行足弓檢測,並儘早進行矯正。

扁平足成因多 運動不足都關事?

在前文中瞭解扁平足導致的痛症和測試方法後,現在我們會探討扁平足的成因,避免我們在日常中踏進患上扁平足的陷阱。

 

Q1. 扁平足可以是先天性的嗎?
扁平足的成因分爲先天性和後天性的,因此會有患者先天便患上了扁平足。有多種原因會導致先天性扁平足的出現:

韌帶鬆弛:指患者韌帶鬆弛,導致未能有效鞏固關節穩定,因而在進行負重活動時便有機會令到足弓下塌。

跗骨黏合:常見的情況下,小孩子踵骨和距骨黏合,導致扁平足的出現。

遺傳因素:若家屬有扁平足的先天案例,患上扁平足的機率便會上升。

 

Q2. 有哪些不良習慣和後天原因會導致扁平足出現?
不良姿勢:很多時候,不良的走路姿勢令大腿內側的內轉肌及小腿肚肌肉鬆弛,增加了腳掌和膝蓋的負擔,導致我們需要壓低足弓,長期容易招致足弓塌陷。

運動量不足:運動量的不足令肌肉代謝廢物過多並持續累積,令足部的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身體,容易使人們站立時不斷顫抖。久而久之,人們爲了站得更穩便會使用更多腳掌面積去支撐身體,導致扁平足的出現。

老化肌力流失:城市交通的發達導致人們減少了走路和運動訓練肌肉,加快了下半身肌力退化到足弓可能塌陷的程度,最終導致扁平足出現。

 

我們將會在網站上其他文章介紹扁平足的舒緩和矯正方法,如果你實在擔心扁平足帶來的壞處,不妨一閲我們其他文章。若情況嚴重,請儘快尋找脊醫進行矯正。

扁平足可致腰痛?立即測試足弓狀況!

扁平足不單會導致腳痛,腰部亦有可能因長期承受壓力而出現痛症,今次為大家提供數個簡單方法,輕鬆檢測自己是否患上扁平足!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扁平足?

足部掃描、足底壓力測試、步態影像分析等都是判斷扁平足的方法,一般可在診所進行,如果想自行作初步判斷,可參考以下4個小方法: 

 

  1. 赤腳站在平滑的地面,檢查足弓與地面之間的空隙,如不足以放下一支筆的話,那便可能有扁平足問題。

  2. 雙腳並排,從正後方觀察小腿與腳跟可否連成一條垂直線,如果直線向外或內傾側的話,代表可能有內八或外八字腳,是扁平足的常見症狀之一。

  3. 觀察鞋跟左右方的磨損程度是否相近,因為有些扁平足患者走路時會呈內八或外八字,因此鞋跟的磨損會偏側一邊。

  4. 以顏料或水沾濕整個腳掌,然後以正常站立力度站在白紙上,印上腳印,觀察腳印的足弓位置有否上色。如有,即代表站立時足弓貼住地面,是扁平足的特徵。

 

如初步判斷自己患有扁平足,可到中心進行專業診斷及矯正。如出現嚴重痛症或炎症,請盡快找脊醫治療!

足弓正常都可能患扁平足?6大症狀您有冇中?

逛街不時感到腳痛?站立時膝部內側疼痛?感到蹠骨疼痛?這些都有機會是扁平足的症狀,一同認識這種足部問題! 

甚麼是扁平足?

扁平足即是足弓塌陷,腳掌在站立的時候,內則沒有隆起正常的弧度。

 

扁平足6大症狀 

  1. 腳部容易疲累
    足弓有分散人的重量到雙腳腳掌的作用,使人們步行及跑步時能避震。但扁平足患者的腳部卻會因為足弓扁平,而不能幫人體好好分散重量和壓力,因此容易感到疲累。

  2. 有平衡困難
    扁平足患者重心會傾向內側,導致平衡有困難。

  3. 腳部內側疼痛
    長期而言,足部無法分散人體重量,有機會引致各種炎症或痛症,例如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等,導致腳部疼痛。

  4. 腳部內側底部腫脹
    足部內側長期承受壓力會使腳內側底部腫脹,如果鞋墊內側出現明顯磨損,有可能是扁平足所致。

  5. 腰容易疲累
    腳部是人體和地面的支撐點,若腳掌無法分散人體重量,有機會令身體其他部份,如盆骨、腰部、肩頸等位置受到壓力,容易使人感到疲累。

  6. 膝頭內側疼痛
    患者若長時間站立,容易出現膝頭疼痛的症狀。

 

扁平足普遍不會對人構成嚴重影響,但若問題惡化,有機會導致足部結構變形,因此應盡快找脊醫查詢!

經常腰痠背痛 睇脊醫有冇得claim保險?

時常感到腰痠背痛,已經吃過多次止痛藥但只能夠暫時緩和痛楚?想要從根源解決痛症問題,除了服用藥物外,有些人會選擇脊科治療,但究竟看脊醫能否向保險公司進行索償?


Q1. 看脊醫能否進行保險索償?
A. 首先你需要清楚了解自己所購買的保險類型,建議可以向你的保險代理人詳細查詢。在查看保單內容時,你需要留意當中有否包括脊醫治療及每次治療最高賠償額及每宗意外最高賠償金額,同時要注意保險索償的程序,以及有否需要普通科醫生轉介信或其他資料。


Q2. 脊醫診所接受什麼類型的保險?
A. 通常診所均接受意外保險、公司醫療保險、旅遊保險等,但保單詳細內容需要向你的保險代理人查詢。


Q3. 脊醫診所提供什麼類型的治療服務?
A. 不論是長期的身體痛症,還是因意外而不幸受到的損傷,都可以透過脊科治療以作改善。治療的範圍包括脊椎、關節、肌腱及神經系統,脊醫會按患者病情的嚴重性去進行治療,如透過脊科手法去把患者錯位的脊椎關節矯正,亦會利用衝擊波、超聲波、激光等儀器作治療之用。

想睇脊醫claim保險 需唔需要醫生轉介?

不少保險公司的計劃都有涵蓋脊醫的診症服務,但當中究竟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普通科醫生的轉介信又是否必須要有?


Q1. 如看脊醫想索償保險,需要普通科醫生的轉介信嗎?
A. 不同的保險公司及不同的保單內容的索償程序有異,有些保險計劃接受客人直接向脊醫求診,而大部分則要求客人必須先向普通科醫生求診,然後再經轉介去接受脊科治療及進行索償,建議要先了解清楚保單內容及向您的保險代理人查詢。


Q2. 在看脊醫時,我需要帶同保險索償表格一同求診嗎?
A. 有些保險公司會要求意外保險的保險索償表格必須由普通科醫生填寫,而對於其他保險計劃,如醫療保險而言,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要求索償表格須由主診醫生填寫。為免產生任何誤會,建議患者在求診前應先向保險代理人作仔細查詢。


Q3. 在領取普通科醫生的轉介信時,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
A. 多數的保險公司都會要求轉介信需要轉介醫生的頭銜,如列明轉介至脊醫。另外在收據中亦需要註明醫生的診斷,而該診斷需要與脊醫的診斷一致。此外,應注意提交收據及其他文件的日期及時限,否則有可能不接受索賠。

做運動唔小心整親要睇脊醫?保險索償程序大公開!

相信不少有運動習慣的人士都會購買醫療或意外保險以作保障,一旦不幸受傷想看脊醫,究竟在保險索償時有什麼程序?準備文件又有哪些?


Q1. 在前往脊醫求診前我需要留意什麼?
A. 現時不少的健康保險計劃都涵蓋脊醫的診症服務,但建議在求診前,應先向保險代理人查詢您的保險計劃是否包含脊科治療。除此之外,亦需查詢清楚相關計劃的賠償金額,了解保單能涵蓋所有金額還是部份,亦要注意有否一些限制條款,以免影響保險索償。此外須注意在前往脊醫求診前有否需要先看普通科西醫再作轉介,以及了解索償程序,在求診前亦可先向脊醫諮詢收費以作參考。


Q2. 如希望進行保險索償,我需要準備什麼文件?
A. 在保險索償時,您需要準備已填妥的保險索償表格、醫生診斷證明、收據、普通科醫生的轉介信、保單持有人的身份證明等文件,詳情需要向保險代理人查詢。索償表格上需要有正式的診所或醫生的簽署和蓋章,在醫生的診斷證明上需要列明診斷日期,要注意轉介信的日期不能作更改,應確保相關文件能按時限提交至保險公司,否則有機會索賠失敗。如果您打算向多於一間的保險公司進行索償,需同時準備其他公司的索償表格,在求診時讓醫生填寫及診所蓋印。

不幸意外受傷 意外保係咪包晒檢查同治療費用?

很多人都會購買意外保險或醫療保險,即使有需要看醫生也可以避免支付龐大的醫療開支。但經常聽別人說有保險索償不足的情況,究竟保險是否包括所有的檢查及治療費用?


Q1. 意外保險已包括檢查及治療費用嗎?
A. 多數的意外保險計劃都會包含檢查及治療費用,如包括照X光的費用等,但保單的賠償金額及條款則各有不同,有些可以涵蓋全部金額,但有些則只能涵蓋部份,在購買保險時可先向保險公司或代理人查詢清楚。


Q2. 脊醫有什麼服務提供?
A. 脊醫全名為脊骨神經科醫生,主要是醫治人的神經系統所引致的功能失調,簡單來說是醫痛症,醫治的是人體結構平衡,並非一般藥物可以處理,所以當病人發生意外,結構受損或關節發生錯位、引致肌肉及軟組織發炎時,便會用經嚴格訓練的關節矯正技術、和各種醫療儀器消炎及止痛,當中嘅服務範疇首先包括詳細檢查,觸診,醫學影像,作出斷症;主要治療手法,為關節矯正,還有營養及補充品建議,教育正確姿勢,健康復健方法等。


Q3. 如何避免索償不足的情況?
A. 您需要確保在向保險公司提交文件時有否遺漏。如希望看脊醫能否進行保險索償,多數都需要普通科西醫的轉介信,在轉介信上應確保資料整全,如發生意外的日期、時間、地點、受傷原因、受傷情況等,如果在受傷時有明顯的表面傷痕,亦應在求診時向醫生提及。

認識足弓 - 人體的避震器

足弓的作用是什麼?

足弓能夠吸收地面對腳的衝擊,是我們的避震器,讓我們平常能穩定地行走和跑步。足弓主要 由蹠骨和跗骨組成,再加上足底的韌帶及肌腱等組織,構成一個弓型結構。足弓的主要功用是 分散踝關節支撐的重力,令我們站立時能有更穩定的支撐力。它是一個具有彈性的組織,可以 在人體行走、跳躍、腳部著地時,緩衝地面的反作用力與身體重力,令腳底的血管和神經不受 壓迫。

 

足弓分別有哪三個?

  1. 內側縱弓:內側縱弓可說是最重要的一個足弓,它位於腳底的內側緣,是由楔狀骨、跟 骨、舟狀骨、距骨及第 1-3 蹠骨所組成。在我們站著時,第 1-3 蹠骨遠端及跟骨粗隆會作為 支點;而屈趾長肌、脛後肌、蹠側跟舟韌帶、屈拇趾長肌肌腱、足底的短肌、蹠側長韌帶等組 織能夠維持足弓的曲度;至於內側縱弓是擁有最強彈性的足弓,所以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緩衝跳 躍的衝擊力和避震。
  2. 外側縱弓:外側縱弓位於腳底外側緣,是由第 4-5 蹠骨、距骨、跟骨所組成。在我們站著 時,第 4-5 蹠骨遠端和跟骨粗隆會作為支點;足底小指側的短肌、腓骨長短肌肌腱、蹠側跟 骰韌帶、蹠側長韌帶會作支撐作用。由於外側縱弓是擁有較小曲度的足弓,所以它的主要功能 就是支撐負重和維持直立姿勢。
  3. 橫弓:橫弓位於腳底中間,是由楔狀骨、蹠骨、骰骨所組成,並有腓骨長肌肌腱及其他韌 帶支撐,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我們走路時推蹬腳部。我們每人的身體結構都不同,因此足弓又分 為高足弓、低足弓和一般足弓三種。足弓的主要功能是吸震、支撐身體及平衡。如果足弓過高 或過低,有機會影響身體的平衡力,或會在運動時容易受傷。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足印出現「斷腳掌」?可能係高弓足!

什麼是「高弓足」?

「高弓足」指足弓的位置高於正常,呈拱橋狀,在足底壓力測試中或會出現斷掌情況。高弓足 人士的前後足會拱於地面,因此行走或站立時壓力會集中在前後足,令患者感到痛楚及走路不 穩。

 

高弓足有什麼症狀?

  1. 錘狀趾或爪狀趾
  2. 腳掌或腳跟上有繭
  3. 行走時易於感到疲勞、容易扭傷及出現肌肉酸痛
  4. 進行足底壓力測試時,足印時會出現疑似「斷腳掌」,或中足過窄的情況

 

如何改善高弓足?

  1. 訂製合適的高弓足矯形鞋墊:能有效改善足部偏歪的問題,同時為足弓提供承托,增加接 觸面,幫助分散壓力,令步姿變得穩定,並避免筋腱過度拉扯而造成不適。
  2. 選擇合適的鞋子︰建議選擇有鞋帶的鞋子,能鬆開鞋帶令腳部有足夠空間,免於擠壓拱起 的腳背。另外也可考慮鞋頭更深的鞋子,能提供較大空間給腳趾及前腳掌,以免造成不適。硬 度適中的鞋子也適合高弓足人士,能有助吸震,穩定腳部。
  3. 小腿伸展運動:平常可多做一些小腿伸展運動,幫助拉鬆小腿的肌肉。例如高弓足人士可 挺直上身,把腳掌踏向上傾在拉筋板上伸展。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扁平足可透過做運動去改善?

扁平足的人士可配合穿著矯形鞋墊去矯正腳形,改善扁平足的問題。但除了平時穿著矯形鞋墊 外,平常亦可做一些運動配合去改善扁平足。

 

什麼是「先天扁平足」和「後天扁平足」?

「先天扁平足」是指因遺傳因素、先天韌帶鬆弛、先天跗骨黏合等而導致出現扁平足。而「後 天扁平足」則是指因欠缺運動令腿部肌肉不夠力量,不能維持足弓的作用、體重大幅增加而影 響足弓發育、小朋友太早用學步機或太早穿鞋等問題而致。

 

扁平足可以透過做運動去改善嗎?

如果只是「後天扁平足」,可以透過做以下運動去幫助改善。

  1. 彈跳運動︰扁平足人士可做一些彈跳性的運動,例如跳繩、籃球等。
  2. 腳尖站立︰可踮腳走一小段路,但不宜踮腳過長時間,以免小腿肌肉繃緊,踮腳後可配合 一些拉筋運動,以伸展小腿肚。
  3. 腳趾運動︰可把毛巾作道具,先把毛巾放在地面上,然後嘗試用力以腳趾抓著毛巾以作鍛 鍊,但不宜鍛鍊過長時間,以免肌肉疲勞及出現痛症。
  4. 戶外運動︰可多走在不平坦的地面,如沙灘、草地上等,刺激腳底。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懷孕時腰酸背痛?教您 2 招踢走痠痛!

懷孕時為什麼會腰酸背痛?

  1. 懷孕令內分泌和生理結構出現變化
  2. 懷孕時胎盤會製造一種荷爾蒙(鬆弛素),令肌肉關節及韌帶變得鬆弛,使痛症增加
  3. 孕婦體重增加,所有負擔集中在孕婦的脊椎及腰椎處

 

如何可以紓緩孕婦痠痛?

  1. 三角伸展式︰這個伸展動作有助訓練腳部和腰椎的伸展,強化大腿前側的肌肉及脊椎,舒 緩肩頸及背部酸痛。首先把腳輕輕張開,雙腿距離約 3-4 倍骨盆寬度,然後把雙手打直張 開,再把左手放下,腋窩要打開,膝蓋要放輕鬆,保持呼吸自然,維持動作約 20-30 秒,然 後慢慢回到正中間,再換另一邊把右手放下,同樣做約 20-30 秒。
  2. 坐姿扭轉式︰這個伸展動作有助強化腰椎的力量及背部的彈性,增加脊椎的柔軟度,從而 可緩和坐骨神經痛的問題,並改善便秘、脹氣等問題。首先在身體後方放置瑜珈磚,然後坐直 在瑜珈墊上,盡量把雙手向上延伸,接著吐氣時,把右手輕輕的放到左膝外側,而左手則放在 後面的瑜珈磚上。把坐姿扭轉時,脊椎要保持直立,放鬆肩膀,保持呼吸自然,利用胸腔左轉 的力量去帶動左手向後,維持動作約 40-60 秒,再換另一邊做。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懷孕時膝蓋痠痛?3 招助你紓緩痛症!

孕婦在懷孕時身體會出現許多變化,還有機會伴隨多種痛症,如關節痛、脊椎痛、肩背痛等。 一些孕婦還特別指出自己的膝蓋感到異常疼痛。以下為你解答關於孕婦膝蓋痛的疑問!

 

懷孕時為什麼膝蓋會疼痛?

  1. 荷爾蒙變化 ︰在懷孕晚期,身體會釋放荷爾蒙以放鬆孕婦的肌腱及骨盆韌帶,為生產作準 備。但這些荷爾蒙除了令骨盆附近的韌帶鬆弛外,還會引起其他肌腱及韌帶變得鬆弛,當中包 括膝蓋附近的韌帶。膝蓋骨有機會因未能正確地移動而導致膝蓋痙攣。
  2. 靜脈應變︰懷孕有機會令膝蓋和腳部靜脈的壓力增加,引起膝蓋疼痛。
  3. 體重增加︰懷孕期間,孕婦的體重會出現增長,對膝蓋造成壓力。身體有可能會因不習慣 額外的體重而膝蓋疼痛。
  4. 過度運動︰懷孕期間運動是有益處,但若過度進行運動,則可能會削弱膝蓋,使膝蓋疼 痛。

 

如何能紓緩膝蓋痠痛?

  1. 多做鍛鍊膝蓋的運動,強化膝蓋,有助治療膝蓋痠痛。
  2. 多吃鈣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乳酪等,幫助維持身體內鈣的含量。
  3. 把冰袋或熱墊放在膝蓋上,能緩解痛楚。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肩頸痛是哪裡出問題?3 招紓緩一般肩頸痠痛!

您也會常常感到肩頸僵硬和痠痛嗎?現時肩頸痠痛的問題已變得十分常見,連年輕一族也會受 肩頸痛的困擾,你知道成因是什麼嗎?以下教你如何紓緩肩頸痛楚!

 

肩頸痠痛的成因是什麼?

大部份人肩頸痠痛的成因是長期維持不良姿勢、血液循環不佳、欠缺運動所致的。由於長時間 保持同一姿勢,肩頸肌肉會長期繃緊,無法休息,導致肌肉缺氧和缺血,引起肩頸僵硬和痠 痛。

 

可以如何紓緩肩頸痠痛?

  1. 改善姿勢︰平常使用電腦時,電腦螢幕要位於視線水平以下大約 12-25 度,不可低過 30 度。使用手提電腦的人士更要小心,因為手提電腦的螢幕和鍵盤是相連的,我們使用時會宮容 易低頭和駝背,使用時最好把手提電腦墊高,並避免放在腳上使用。
  2. 靠牆站立︰如果我們的身體長期坐著、常常低頭使用手機、對著電腦螢幕,我們會容易出 現駝背問題,肩膀會拱成圓形,肩頸部位的肌肉會被拉到錯誤位置,結果造成痠痛。我們可以 多靠牆站立,把雙腿張開至與肩膀同樣寬度,雙手自然地平放在身體兩側,不用刻意靠往牆, 雙眼要向前方直視,肩胛骨用力往後靠,要感覺到身體壓在牆上。
  3. 熱敷︰我們可使用熱水袋或熱敷墊,一天熱敷肩頸部 2-3 次,可以紓緩頸部僵硬,改善肩 頸痠痛。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容易腰酸背痛?您的站姿正確嗎?

很多人都會忽視了正確姿勢的重要性,令身體出現各種痛症。以下就為大家解答下有關不良姿 勢的問題,以及教大家如何自己檢查站立姿勢。

 

為甚麼會容易腰酸背痛?

如果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者做重複性的動作(如使用電子產品、玩電子遊戲等),會導致 肌肉疲勞。如果長期做不恰當的運動、姿勢不良或超重,軟骨和韌帶可能會出現慢性勞損,導 致腰頸部酸痛。如果持續不適,應盡快就醫。

 

為甚麼會出現寒背的情況?

我們不論站著或行走時,身體和肩膀都習慣性向前傾。另外,經常彎身工作或做功課,會令韌 帶過度伸展,有機會造成寒背。寒背除了不太美觀,肩膀亦會因而容易疲累以及會影響肺部的 擴張。不過,背部隆起亦有機會是由其他疾病所導致,如有任何疑問,可咨詢醫護人員。

 

怎樣自我檢查站立姿勢?

大家可以以「牆壁測試」自行檢查站立姿勢是否正確。站立時,頭部以及背部貼著牆壁,如果 站姿正確,只會有少許的空間出現於頸窩和腰部與牆壁之間(大約為手掌的厚度)。如果出現 過少或過多的空間,即代表站姿不正確。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你知道自己有腰椎間盤突出嗎?4 招教你簡單測試!

椎間盤是什麼?

椎間盤位於兩節脊椎骨之間,是脊椎內的軟骨組織,它能吸收身體的震盪及維持椎間孔的空 間,減少神經根受到壓迫的機會。經過長期磨損或突然受力過重,如發生車禍或運動時受傷, 可引致椎間盤的纖維環產生裂隙,令髓核可經由此裂隙向外突出,結果造成椎間盤突出。

 

4 個簡單方法測試出你有沒有腰椎間盤突出︰

  1. 站姿體前彎︰若你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當你向前彎曲腰部時,會施加大量壓力予椎間 盤,令你的痛楚加劇,同時惡化症狀。但相反地,當你向後彎曲腰部時,會感到痛楚減輕。
  2. 單腳站立 ︰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會使肌力下降,令脊椎變得不穩定。患者的腳部無法用力, 難以用單腳站立。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不能維持單腳站立的姿勢,有機會是腰椎間盤突出。
  3. 仰臥直抬腿 ︰你可以先仰臥在床上,把雙腳伸直,然後抬起其中一隻腳,抬起時臀部要貼 著床上。正常人抬起腳的角度可高達 70 度或以上,但如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在抬起 60-70 度 時就會感受到明顯痛楚,甚至 20-30 度時就會劇烈疼痛。
  4. 踮腳尖︰腰椎間盤突出使肌力下降,如患者腳部肌力會較弱,無法出力,因此不能做出踮 腳尖的動作,亦會出現腳麻。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走路一小段腰酸背痛?久站腳底刺痛無力?您可能有扁平足!

扁平足在香港其實十分常見,如果您平常走路一小段就感到腰酸背痛,或久站時腳底容易刺痛 無力,您可能也有扁平足問題!

 

扁平足是什麼?

正常腳掌的內側處會有一個凹陷的部份,稱為「足弓」。足弓會在我們活動時因應不同的地 勢,提供適當的承托力和彈力,讓我們的身體能保持平衡和避震。但對嚴重扁平足的人士而言,他們的腳掌沒有凹陷的部份,在站著或走路時,雙腳會完全貼在地面上,足弓無法發揮原有的避 震功能。

 

如何知道自己有否扁平足?

若你懷疑自己有扁平足,可以進行以下的簡單測試:

  1. 濕足印檢查:先把整個腳掌濕水,再踏上白紙上,觀察足弓的位置和顏色。
  2. 鞋底磨損程度:扁平足人士的鞋子內側會磨擦得較嚴重。

 

如何預防扁平足?

  1. 定時運動:平常可多做腳部運動,如用腳尖站立或跳繩,可加強大小腿和足底的肌肉群, 令我們的筋腱和韌帶更健康。
  2. 選擇合適的鞋子:鞋子的尺寸要合適,要有彈性及透氣,鞋底應能有效承托足弓,包住後腳跟的「鞋杯」要堅挺,同時具備防滑及吸震功能,可分擔足弓在走路時的壓力,預防腳痛問題及後腳跟受傷。
  3. 定期檢查:處於發育期的兒童建議每年進行定期足部評估或作足部壓力測試,猶如牙齒保健一樣,以檢查足弓的發展情況。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瞓厲頸」成因多,冷氣太大也是其一?

很多人都曾受落枕的問題困擾,即是俗稱的「瞓厲頸」。「瞓厲頸」是一種十分普遍的頸部痛 症,它的成因有很多,冷氣開得過大也是原因之一!

 

「瞓厲頸」是什麼?

「瞓厲頸」指頸椎附近的肌肉(主要指斜方肌及胸鎖乳突肌)出現痙攣狀態,引起痛症。

 

「瞓厲頸」有甚麼成因?

  1. 不良睡姿:睡覺時使用過高或過低的枕頭,加上不良睡姿,容易「瞓厲頸」。
  2. 肌肉長期拉扯:若長期處於同一扭曲的姿勢,會令頸部肌肉及韌帶長期拉緊,容易受損。
  3. 著涼:睡覺時若冷氣過大,使頸背著涼,會導致胸鎖乳突肌痙攣。

 

如何舒緩「瞓厲頸」?

  1. 要注意睡眠姿勢,使用高度適當的枕頭。
  2. 可用熱毛巾敷肩頸部約 15-20 分鐘,幫助血液循環,令肌肉放鬆。
  3. 洗澡時用花灑在肩頸部反覆沖洗,有助減輕痛楚。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有 4 類人為高危一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是本港很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患者的關節部位會感 到疼痛、灼熱及腫脹。以下一文讓您更深入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這是一種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異常而導致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炎症反應有機會影響全身不 同的關節,令關節持續侵蝕,甚至變形,嚴重的話最終關節會受破壞。除了令患者感到疼痛 外,此症亦大大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

 

 哪些人士較容易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30-50 歲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高峰期,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高三倍。以下人士亦為 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高危一族:

  1. 擁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家族史的人
  2. 癮君子
  3. 較常暴露於石棉或二氧化矽的人
  4. 肥胖人士
  5. 長期排便不暢通

 

哪類食品會增加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

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部相關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飲用碳酸飲料會增加患上「類 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研究調查了 19 萬名女性在 4 年的日常飲食,結果發現每天飲用一次 碳酸飲料的女性,起比一個月喝不到一次碳酸飲料的女性,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高出 6 倍。因此,長期飲用高糖份飲品的人士會更易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資料來源: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拇指外翻怎麼辦?症狀要如何紓緩?

一些常穿著高跟鞋的女性會有「拇趾外翻」的問題,令她們感到非常病痛楚。其實造成拇趾外 翻的成因有很多,其中普遍的原因有遺傳、經常穿高跟鞋,或扁平足/高弓足之問題而引致, 當中女性患上的比例會比男性高。

 

 什麼是「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是一種主要在大腳趾關節彎曲畸形的症狀,通常被稱為作為「姆囊炎」。患者大 腳趾尾部的角度會朝向小腳趾,使關節放大,出現了一個腫塊。這種擴大或拇趾囊腫可以是又 紅又腫,並且會變硬。

 

如何舒緩「拇趾外翻」的症狀或延緩惡化?

  1. 避免穿著人字拖:人字拖無法支撐足弓,會令拇指承受的壓力增加。
  2. 穿合適的鞋子:避免鞋子過緊、鞋頭過窄或鞋跟過高。建議選擇跟高約2.5-3.5cm的鞋子, 而且鞋頭較寬、能支撐足弓、舒適的鞋子。另外配合鞋墊穿著,以支撐足弓。
  3. 冰敷:能夠舒緩拇指外翻時的疼痛感。
  4. 按摩:可以在腳底擺放一個網球,輕輕踩踏以作按摩功效。另外可在腳部按摩時轉動拇 趾,令拇趾組織變得柔軟,提高活動性。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認識足底筋膜炎:3 樣伸展活動舒緩

您有試過早上起床後一著地就感到腳底疼痛,但走一會兒後痛楚就消失嗎?千萬別以為這只是 小事,您或許已經患上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什麼?

足底筋膜是在腳底的一個結締組織,它從足跟部位伸延到腳趾蹠骨頭。足底筋膜能輔助我們行 走得更有效率。在正常步行中,足底筋肌膜會被拉扯,為足弓提供有效支撐,並利用拉緊的張 力提供力量,推進足部。

 

足底筋膜炎有什麼症狀?

患者通常在早上下床時會感到腳底刺痛,但走一會兒後,疼痛感會慢慢減輕,當休息一陣子沒 有走動,再次行走時又會感到痛楚。疼痛的部位主要是足跟或沿著足弓內側的部位。

 

如何舒緩足底筋膜炎?

患者可做一些伸展運動,以改善腳底肌力不足的問題,減輕腳部負擔。

  1. 踮腳尖:平常空閒可踮起腳尖,增加小腿的肌力。踮起的時候可找物件作輔助支撐,每次 踮起腳尖保持 3 秒,然後放下,一共做 10 次。
  2. 毛巾伸展:先準備一條毛巾,坐好後把一隻腳向前伸直,然後將毛巾繞過腳板底,再盡量 把腳往身體方向拉,感覺到小腿後方的肌肉正在伸展則為之正確。每次伸展時維持 30 秒,休 息 30 秒後,再重複動作共 3 次。換腳再拉 3 次。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年紀輕輕腰背痛?可能係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是一常見於男性的風濕疾病,患者的腰背痛會十分嚴重。以下為大家介紹一 下這種關節炎症。

 

「強直性脊椎炎」是什麼?

「強直性脊椎炎」屬於關節炎,成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失調,令患者的脊椎及部分關節受影響, 如髖關節和骼關節等,引起持續性炎症,所以受影響的部位會出現痛楚及僵硬的情況。大多數 患者都是約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男性,年屆五十以上人士會有較少的患病風險。臨床上,亦有 十多歲的青年出現類近的疾病。

 

 「強直性脊椎炎」有什麼常見病徵?

典型「強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會在骶骼關節發病,即是尾龍骨與盆骨之間的關節,患者的腰背 痛會十分嚴重,發病位置會疼痛及發炎。此症與普通非炎性的腰背痛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患 者忽視而延誤診治。患者的腰背痛會在晚上較為嚴重,而於早上時會變得特別僵硬。亦有少量 患者的痛楚會一直延至腿部,情況嚴重的話甚至連活動能力也會受影響。

 

「強直性脊椎炎」對患者有什麼影響?

患者的骶骼關節位置會持續發炎以及疼痛,腰骨甚至有機會慢慢鈣化,尤其是脊椎骨之間的韌 帶,會有最明顯鈣化的跡象。如果鈣化情況愈發嚴重,尾龍骨關節有機會繞過軟骨連接起來, 這會局限了患者脊椎骨的活動能力。如果連接的位置因鈣化而變得參差不齊,更會令患者會出 現駝背問題。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資料來源: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您的走路姿勢對嗎?教您避免 3 大錯誤姿勢!

正確走路的重要性?

正確走路需善用「體幹」,即是運用腹肌、肩胛骨及臀部的骨盆,就能提升運動效能,舒適地 行走。但若行走方式錯誤,很會容易引起腰背疼痛、頸椎病、膝蓋痛等痛症。

 

如何避免錯誤走路姿勢?

只要避免以下走路方式,就可以提升運動效果。

  1. 駝背:經常伏下工作或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士,走路時很容易會彎腰及駝背。駝背時除了 背部會蜷曲外,頭部和肩膀也會向前傾。這樣容易造成腰痛、肩頸僵硬、大腿肌肉疼痛等問 題。
  2. 挺肚走路:長期挺肚行走,除了會引致腰痛外,還會令膝部關節受到壓迫,有機會引發慢 性膝蓋疼痛。
  3. 曲膝走路:很多穿高跟鞋的女性會無意中曲膝行走,因為穿著高跟鞋令體重不能平均分散 在腳底,重心會集中在腳尖處。鞋跟變高時,身體為了維持平衡,膝蓋的負擔會隨之增加。經 常穿著高跟鞋或會養成曲膝行走的習慣,膝蓋軟骨會容易受到磨損,因而導致腰痛、小腿腫 脹、關節炎等問題出現。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您知道什麼是步行姿態分析嗎?了解步行姿態分析的用途

什麼是「步行姿態分析」?

步行姿態分析是透過生物力學和運動學手段,運用儀器系統去分析我們步態的相關數據,例如 足底壓力分佈數據、時間數據、空間數據等,這些數據能詳細研究我們步行的方式,計算我們 肌肉的活躍度及了解身體結構,為我們進行評估,並建議治療方案。步行姿態分析也常用作幫 助運動員更有效能地跑步,或確認受傷的運動員的傷勢成因。

「步行姿態分析」有什麼用處?

找出步行壓力點的所在,確定問題的成因,製訂治療,如矯形處方鞋墊,令腳部壓力達至平 衡,減低因步行姿勢對身體不同部位造成的傷害。有了步行姿態分析,就能協助解決慢性足部 疼痛、足跟痛、老繭、拇囊炎、腳甲向內生、膝痛,或於早上起床時或日間感到跟腱疼痛等足 部問題。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扁平足 3 大成因是什麼?小朋友到幾歲先知有冇患上?

扁平足的成因是什麼?

  1. 不正確的行走姿勢:不良的走路姿勢會令小腿肌肉及大腿內側的內轉肌變得鬆弛,這會增 加腳掌跟膝關節的負擔,容易導致膝關節炎,同時亦會壓低足弓,形成扁平足。另外,大腿肌 肉會因拉緊而令骨盆向後傾,令我們站著時會把重心放在腳跟,自然腳趾會不貼地,足弓也無 法發揮避震功效。
  2. 嚴重欠缺運動量:欠缺運動量會令肌肉積聚代謝廢物,緊縮成一團,亦會讓我們站著時雙 腿顫抖,為了站得更穩,腳底會用更大面積去貼平地面,造成扁平足。
  3. 肌力退化:正常情況下,人類要到起碼 80 歲時,下半身的肌力才會有可能退化至足弓塌陷 的程度,但現時交通發達,人們走路相比以前少,導致有扁平足的人士大幅增加。

 

如何判斷小朋友是否扁平足?

小朋友 2 至 3 歲時期的足弓未發育完成,有很多皮下脂肪和韌帶仍然鬆弛,所以即使看似有 扁平足問題,但都未能準確界定。到 3 至 4 歲時,小朋友的脂肪層會開始減退,便可以開始 看到是否確實有扁平足問題。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矯形鞋墊?

為什麼要穿矯形鞋墊?

矯形鞋墊能夠為足弓提供承托,改變雙腿著地時的受力角度,將有結構問題的腳矯正至正確位 置,讓我們站著或行走時,保持良好的姿勢,以免引發疼痛或受傷。同時,矯形鞋墊能幫助小 朋友矯正足弓位置,保障小孩的足部發育,改善骨骼排列,矯正脊骨。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矯形鞋墊?

大家可以根據以下 3 項重點去選擇矯形鞋墊:

  1. 足弓型態:先了解自己的足弓型態屬於哪一種,例如是正常足、扁平足、或高足弓,了解 後才可買到適合自己的鞋墊。
  2. 鞋墊硬度:鞋墊的軟硬度很重要,太軟的鞋墊會無法有效地支撐足弓,而太硬的鞋墊則有 機會引起不適。
  3. 鞋墊用途:皮鞋或不同類型的運動鞋等的內部結構可能有不同,因而鞋墊的設計、物料都 會有分別。所以在造鞋墊的時候,最好將平時常用的鞋帶去,以便脊醫參考。

 

如有需要,請盡早向專業脊醫查詢。

脊科治療有效嗎?

在美加西醫的領域裡,脊骨神經醫學是治療功能性失調等慢性疾病的主流醫學,且是最被肯定的自然療法之一,更是神經、肌腱與骨關節疾病的專科醫學。多項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脊骨神經醫學療法在治療腰痛上,比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更為安全、有效且快速,更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腰部脊椎手術案例,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等,若在早期發現時,即予以脊骨神經醫學的脊椎矯正來治療,患者就可免除開刀的痛苦。

什麼是脊骨神經醫學?

脊骨神經醫學 (Chiropractic) 源於美國,在1895年Dr. David D. Palmer創立。脊骨神經科的英文名稱 Chiropractic源自希臘文,意思為「徒手治療」。故脊骨神經醫學的特點是不用打針、吃藥或開刀來治癒疾病,為歐美先進國家的人民提供一個自然醫療的選擇。由於人體的脊柱中樞神經控制身體每個器官,任何脊骨上的錯位都可使身體功能失調,因此脊骨的正確排列非常重要,由此可見脊骨健康與整體健康有著莫大的關係。而脊醫透過獨特的脊骨神經科治療方法糾正脊骨錯位,使身體回復應有的正常功能。此外,脊醫理念認為人體天生就有自然調整及復原的能力,強調不需倚靠藥物及手術,使用導引的方法,提升身體內在的能力,達到復原的效果。

脊醫具有甚麼專業資格?

2003年2月,脊醫註冊法例正式在香港實施。由於香港未有大學或專上學院提供脊骨神經醫學課程,基本上所有在港執業的脊醫均畢業於海外脊醫學院,而全部均需由香港脊醫委員會認可(分佈於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國家)。一般脊醫需要完成最少六年嚴格的專業認可教育及訓練,並須通過專業牌照考試方可執業。香港政府亦承認脊醫與西醫、牙醫及中醫同為本港四大註冊之醫療體系,不需經任何轉介便可直接為病人提供診斷、治療和轉介服務。

脊醫和骨科醫生有什麼不同?

脊醫和骨科醫生都是接受了正規訓練的醫生,並藉著骨科、神經、身體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做診斷的醫生。脊醫和骨科醫生都有權力診斷,要求各項身體檢查、影像攝影檢查(包括磁震攝影和斷層掃描)以及各項電子診斷測試,還可以判讀X光片或斷層掃描等影像檢查結果。 脊醫根據診斷檢查的結果作出治療,方式包括:脊骨神經手法治療(脊骨關節矯正、軟組織治療、關節運動等)、改正姿勢、物理治療(與物理治療師所採用之治療方法相約),再配合復康運動及營養指導;脊醫強調以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的方法進行治療。 骨科醫生的治療方式包括有藥物、外科手術、外用支架或物理治療對醫治病患。在需要的情況下,骨科醫生可再轉介專科跟進。

脊醫和物理治療師有甚麼分別?

物理治療師主要使用物理方法刺激病人身體來治病。而脊醫則透過脊骨神經手法治療(脊骨關節矯正、軟組織治療、關節運動等)、再以一些物理治療方法作為輔助、並配合復康運動及營養輔導來治療。脊醫不需經任何轉介便可直接為病人提供診斷、治療和轉介服務。

甚麼是脊骨矯正治療?

「脊骨矯正治療」是一門受醫管局認可的專業矯正療法,脊醫以快速的人手推壓動作,準確地將移位的脊椎或關節復位,恢復脊骨排列和關節的活動能力,減輕肌肉繃緊,及矯正神經系統的錯誤信息。脊醫有時也會使用不同的輔助儀器如衝擊波、整脊槍(Activator) 等去矯正一些比較脆弱的骨骼,適合嬰兒及老年人使用。

脊骨矯正治療安全嗎?

由專業脊醫進行的「脊骨矯正治療」十分安全,治療引發副作用的機會亦非常低,許多病人治療後感覺疲倦,但這些均屬生理機能及並無危險的自然反應。根據新西蘭政府的研究証實,脊骨神經治療是世上其中一種最安全的治療。但如果由未經專業訓練的人士作矯正,則會大大增加扭傷,甚至由頸椎矯正所引起的腦中風的風險。

治療過程會痛嗎?

正常的情況下,治療過程完全不會痛,除非病人剛受傷,如開車遭後方追撞所造成的頸部扭傷,發炎的肌肉在整療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不適感。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當移了位置的脊椎或骨關節經治療回到正確位置時,周遭肌肉等軟組織需要重新適應及調整鬆緊度而造成肌肉酸緊的感覺。這些都是正常且短暫的現象。

接受治療的患者有年齡限制嗎?

接受治療的人士從新生嬰兒到高齡老人都有。不管老少的脊椎都有可能產生移位,譬如嬰兒的頸部及脊椎可能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移位,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會影響嬰兒脆弱的脊髓和神經,而脊髓和神經又主控肌肉和內臟的發展,因而導致體質及發育的問題。有時候脊骨移位如未被適當矯正,可能造成脊椎柱變形。預防勝於治療,及早開始接觸脊骨神經醫學有助於發現問題並及時進行治療。

接受治療時關節一定要發出喀喀聲才算有效嗎?

不是的。我們常以為關節在治療時要發出聲音才有效,這是錯誤的觀念。不過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光滑的關節表面因為稍微分開,會產生一點空隙並發出些微聲響。合格的脊骨神經醫學醫生關心的是患者脊椎的位置是否被矯正,而非其可能發出的聲音。

經常自我「啪」腰或頸可以嗎﹖

絕對不可以!這樣反而對脊骨有害而無利。因為這些動作沒得到準確控制,可能令脆弱的肌肉和韌帶變得更脆弱,甚至有過度糾正的危險。脊骨糾正治療是一門專業的學問,這需要由持專業資格的脊醫為您檢查後再為您的作出適當的治療。

如果我覺得身體沒問題,還需要接受脊骨神經醫學的幫助嗎?

即便您覺得身體沒問題,脊骨神經醫學可幫助您維持身體的健康程度。您的脊醫可以建議一套適合您的脊椎保健計畫、根據人體工學建議您如何維持正確站姿坐姿、提供飲食資訊及背部運動的建議。脊骨神經醫學不僅是治病醫學,也是保健醫學,猶如中醫所強調的「預防勝於治療」理念一樣。

脊骨神經醫學醫生不開藥也不動手術是嗎?

是的,脊骨神經醫學主張自然療法,醫生所進行的療程中不使用藥物,也不動刀。脊骨神經醫學相信人體本來就具備某程度自癒能力並依此信念進行診療。藥物有時會干擾身體自療機制,產生副作用或是因為依賴藥物導致其他疾病或併發症。在身體產生不適或受傷時,絕大部份應先採取溫和的治療,而脊骨神經醫學正是此類中最安全有效的療法。

脊骨神經醫學對孕婦也有幫肋嗎?

女性懷孕時因為日漸增加的體重與壓力,常導致下背部,腿部及肩胛骨間等部位疼痛,而有些孕婦也會有頭痛,或是出現噁心、排泄相關等問題。脊骨神經醫學醫生可以減緩上述的問題。其實女性於準備懷孕時也可尋求脊醫的幫助,以最佳的心理及身理質素去受孕。

長者可接受脊醫治療嗎?

當然可以。脊醫會選用合適治療的手法,以增進血液循環,鬆弛肌肉,從而達到減慢退化、痛楚和令活動自如,最佳的保健效果。

小朋友接受脊骨神經醫療法安不安全?有效嗎?

脊骨神經醫療法是最安全的醫護方式之一,數個月大的新生嬰兒脊骨非常脆弱,脊醫會以非常輕的力道進行徒手治療。正常情況下醫療過程完全不會痛,更不會對您的小朋友造成傷害。將近一百年來,脊骨神經醫學醫生一直為小朋友提供安全暨有效的治療,德國、澳訓、丹麥及美國各地出版的研究報告結果,都肯定脊骨神經療法對多種嬰幼兒疾病都有不錯療效,相關醫療科技的見證也越來越多。

脊醫可向保險索償嗎?

不同的保險公司有不同的保障計劃、條款和索償程序。請先向您的保險經紀查問清楚保險類型和索償程序。

腰痛屬常見問題

腰痛屬常見問題

關節錯位 椎間盤突出 退化性關節炎
腰痛是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性關節炎,此症就醫求治的頻率僅次於感冒,根據統計指出,每十人中有八人會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而百分之九十五的腰痛患者,會有復發的現象,此症不僅是痛苦、惱人的事,還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及工作效率。 多數的突發性腰痛通常不太嚴重,不久後即可自癒,如果症狀持績數日而未減輕,那就應該找醫生治療。特別是有習慣性腰痛的患者,更需注意,當腰痛復發時,務必讓醫生找出其發病原因,並予以適當的治療,以減少復發的機會與腰痛的困擾,切勿以「老毛病」等閒視之,讓腰痛的問題日漸惡化。 造成腰痛的原因,包括老化、肌腱抽筋、拉傷、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脊椎疾病、意外傷害如車禍、摔跤、工作受傷,或由器官引起的反射疼痛、心理壓力、姿勢不良、搬重物、運動不當等。醫生可依患者的病史、透過脊骨、神經系統的檢測來診斷病因,必要時可進一步安排驗血、X光射影、核磁共振,來評估有否脊椎不當彎曲、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骨折、或關節退化(即骨刺)等現象。 在治療上,除因骨折或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須接受外科手術處理外,一般可採取較保守及低風險的藥物療法、物理治療或脊骨神經醫學療法(chiropractic treatment)。藥物使用及物理治療在醫治腰痛方面,有效消除症狀及舒鬆筋骨;如果症狀無法根除、腰痛反覆出現時,恐與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性關節炎有關,須接受脊骨神經醫學療法的醫治。 在美加西醫的領域裡,脊骨神經醫學是治療功能性失調等慢性疾病的主流醫學,且是最被肯定的自然療法之一,更是神經、肌腱與骨關節疾病的專科醫學。多項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脊骨神經醫學療法在治療腰痛上,比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更為安全、有效且快速,更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腰部脊椎手術案例,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等,若在早期發現時,即予以脊骨神經醫學的脊椎矯正來治療,患者就可免除開刀的痛苦。 要遠離腰痛,平時需保持適當持續性的運動,注意暖身及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如步行、游泳;注意均衡飲食,可多攝取強化骨骼的礦物質及鈣質;維持正確的姿勢,久站者可每半小時就變換站立的角度或姿勢,久坐者最好每小時做一分鐘的伸展活動或起來走動一下;另外,避免搬重物及適當的休息等。 提醒您,一旦腰部出現痠痛、肌肉或關節有不平衡、筋骨伸展範圍受限、容易扭到或受傷、四肢無力等情況,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免加速關節損傷及退化,影響正常功能。
良好的健康有賴正確的姿勢
良好的健康有賴正確的姿勢 健康的重要性

現今社會,人們更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要注重健康,良好的姿勢也是造成身體健康與否非常關鍵的一環,因為好的姿勢代表肌肉、關節和韌帶能正常且自然地活動伸展;同時也代表體內的重要器官都在正確的位置。 良好的姿勢亦可幫助神經系統維持正常的運作狀態,相對的,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可能會影響整體的健康狀況和人體運作效率,引致消化系統、排泄系統、呼吸系統、肌肉、關節和韌帶等產生問題。 有姿勢不良習慣的人可能會容易覺得累,工作效率差或沒辦法活動自如,並常併發頸背部和四肢肌肉出現緊繃、疼痛的現象。 在許多案例中顯示,姿勢不良是由於許多因素結合所造成的,包括:意外、受傷或跌倒、劣質的床墊枕頭、體重過重和情緒因素、足部問題或不合腳的鞋、肌肉無力和肌肉不平衡、不當的坐姿、站姿、睡姿、負面的自我形象、職業壓力、工作空間的規劃不良等。
肌肉動力學疑難雜症現形
肌肉動力學疑難雜症現形 沒有足夠的生化物質

生病卻又在醫院的健診後仍找不出病因的情形時有所聞,這類問題通常屬功能性問題,即生病的程度雖已干擾生理功能,但卻還未達到人體細胞實質性的破壞,因此沒有足夠的生化物質可供科學儀器來分析。「對症下藥」首重準確的診斷除了仰賴醫生的臨床經驗外,也須藉由多樣的檢測方法及工具來達到準確的診斷、然而,儘管科技已進步很多,對於與功能性障礙相關的疾病卻常因無可用的科學偵測儀器,使得醫生無從下手。幸而此問題可藉由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中的肌肉動力學來加以彌補。肌肉動力學(Applied Kinesiology),這項技術可對人體功能性的變化進行偵測,並提供發病前的生理變化資訊,提升診斷的準確性。肌肉動力學是著名的美國脊骨神經醫學醫生George Goodheart於一九六四年所創,它原本是為了平衡肌肉的下協調所帶來的不適,以及幫助穩定齊椎、骨盆和其他骨關節的矯正。後來,肌肉動力學也應用在檢測身體各器官、神經系統、淋巴組織、營養需求、經絡穴位系統、生物能變化,以及潛意識的訊息等。 肌肉動力學是藉由肌肉測驗來了解身體的運作,在進行肌力測試時,目的在於了解神經系統的反應與運作,而非衡量肌肉所能產生的力量大小。肌肉的活動乃是由意志與自律神經所控制,而意志是主要支配肌肉者,除非有特殊情況,如健康受到威脅時,自律神經才會取代意志,成為控制及影響肌肉的機制。 進行肌肉動力測驗時,醫生會請受測者將手臂伸直,與肩同高,之後醫生會施力在患者的手臂上,將它往下壓,此時會要求受測者用力抵抗醫生的施力,以維持住手臂的高度。除非受測者的肩膀有受傷或異常,大部份受測者都能將其手臂保持於原位,並感到能「扎實穩固」地抵抗醫生的能力。此過程中,受測者的意志將完全地掌控其手臂的肌肉運作。 如果在測試時,有人拉了受測者的頭髮一把或碰觸其身上的傷口,其手臂將無法扎實地抵抗醫生的施力。這是因為受測者的身體感到威脅,進而啟動保護機制,使自律神經的控制,部份地取代原本意志對手臂的控制。同理,以肌肉動力學來檢測身體功能時,醫生可在測驗肌力時,同時碰觸受測者身上的生理反射區來了解身體、生理,與心理各部位的運作是否異常,如此為醫生提供更多的診斷資料。 其實,應用肌力測試來了解生理訊息的原理雖獨特但並非新奇,例如已應用多時的生理回饋儀器,如測謊機偵查血壓,心跳等變化,便是利用人體對某種外來刺激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來了解身體運作。而肌肉動力學則是測驗外來刺激,或體表的生理反射區的刺激對肌肉所產生的反應。 神經控制著全身的運作,而情緒、器官、淋巴、營養、經絡穴位、電磁場,以及其他的神經也會影響神經的運作‧因此,以偵測神經系統的反應與運作為主要目的的肌肉動力學,可被廣泛應用在了解各種生理、心理與身體相關的問題,及幫助醫生處理較棘手的功能性疾病或疑難雜症。
全方位照顧嬰兒與母親-脊骨神經療法
全方位照顧嬰兒與母親-脊骨神經療法 生產時模式 控制小童脊柱成長健康與否

懷孕,在婦女的身心方面,是深具變化及影響性,而且孕婦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健康與否,都與腹中的胎兒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幫助孕婦平安健康地度過從懷孕至生產的危險時期,是非常重要的。 在歐美風行百年的脊骨神經醫科,不僅對腰背疼痛、多種慢性疾病有顯著的療效外,對孕婦所經歷的懷胎十月之苦,也能予以霧。脊骨神經醫學是一門無需打針、服用藥物的醫學,強調的是應用自然、有效的保健療法,因此,在歐美地區成為懷孕婦女保健的最佳選擇,藉由該科醫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可以協助孕婦擁有健康的懷胎時期,和提高平安順產的機會。 根據統計,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有腰痛的困擾,而孕吐的情況更是常見。此是由於女性懷孕後,她的生理、內分泌系統會有很大的變化,全身的機能受其影響,除了在外觀上,體重上升、漸隆的肚子改變人體的重心、走路姿勢的改變等,都會造成人體功學的變化,因而加重骨骼肌腱的負擔,導致孕婦腰酸背痛。 同時,骨盆腔及多處關節的韌帶,也受到雌性激素(estrogen)及鬆弛素(relaxin)的影響而變得震弛,增加脊椎關節錯位的機會,造成孕婦腰背、肩膀及腿部的不適,而人體功學會隨著懷孕而改變,讓頸椎關節較易發生錯位,引起孕婦頭痛、頭暈、嘔心及睡眠質素下降等問題。這些在懷孕或生產時所造成的關節錯位問題,若沒有經過適當的治療,在產後,仍會持續導致身體、筋骨的不適。在此建議,懷胎時最好能接受脊骨神經醫學的保健,來保障母體與胎兒的健康,甚至婦女在生產後做月子時,也可以考慮接受該科的治療。 國外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亦顯示,脊骨神經醫學療法確實能有效協助孕婦渡過懷孕及生產期。美國骨科醫學會雜誌曾多次報導指稱:「脊骨神經療法對提升孕婦的全身機能有相當顯著的效益。對於懷孕時所能遭遇的許多症狀,包括毒血症(toxemia)也有相當的平衡作用。」「脊骨神經醫學可以平衡腦下垂體、腎上腺、卵巢及胎盤組織的功能。除了能促進順產,也能減少生產時對藥物的需求,並且在脊骨神經醫療保健下,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更為罕見。」母親的體質是會遺傳給下一代,因此,除了懷孕時的健康規畫外,女性在懷孕前的強化體質是很重要的。女性骨盆腔錯位,易引發許多婦科疾病的產生,如子宮後傾外,同時也會影響胚胎的著床,增加婦女不孕或流產的機率,因此若能提升女性骨盆腔及脊椎的健康,便能改善體質、提高受孕的機會。另外,在孕婦的心理、營養方面上,脊骨神經醫學還可提供輔導及諮詢的服務。
頸部疼痛,只是「瞓厲頸」?
頸部疼痛,只是「瞓厲頸」? 頸部疼痛的處理方法
一般人對於頸部疼痛的處理方法,通常是使用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來治療症狀,或以熱敷、按摩、浸浴等來減輕不舒服。但頸部疼痛不會因藥物或按摩而不再發生,必須探究其真正病因。 頸部疼痛是健康的隱憂,特別有些健康問題是由頸部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如骨刺的形成、骨關節退化、手臂酸麻無力、頭痛、睡眠不好,甚至情緒等,都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當頸部不適且有反覆發作的情形時,應請醫生找出原因,並予以正確的治療。 造成頸部疼痛的原因,包括肌腱受傷、韌帶拉傷、頸椎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骨刺或骨關節退化、神經壓迫、血液循環及情緒、壓力;還有一些明顯的外傷,如車禍、運動傷害、職業傷害等,也會造成頸部的疼痛。 在日常生活裡,也隨時有頸部受傷的危機,如使用高度不當的枕頭、睡姿不良、平常坐姿或站姿不正確,造成脊椎功能性側彎;或長期處於同一姿勢,使肌肉及韌帶疲憊而受損;在工作中固定一個動作反覆操作,或身體習慣性的單側做事,造成身體兩邊肌腱失調。若長期處於壓力中,加上運動量不足,造成頸部的肌肉常處於緊繃僵硬的狀態,會導致肌肉血管更加收縮而出現肌肉纖維壞死,脂肪粒沉積等病變。 這些日常生活的小傷害,如果不加以重視,並妥善處理,日積月累後,會使整個頸部肌肉更敏感,並加重肌肉的不正常收縮,繼續擴大肌肉病變、纖維化,使得肌肉變短、無力,甚至引發肌肉的病變及影響情緒,久而久之將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在治療上除應減緩疼痛的症狀,讓患者能盡快地恢復正常生活外,更需重視病因的根除,來防止病症的反覆出現。肌腱、韌帶的受傷,可給予物理、藥物的治療;但若頸部病變是由椎脊關節錯位所引起的,就須由專科醫生來治療,在歐美地區,關節的復位是由脊骨神經醫學醫生 (Doctor of Chiropractic)來執行的。 將關節復位,才能停止關節錯位對關節的繼續磨損,頸部周圍軟組織的刺激及神經根的壓迫。而當椎間盤突出已明顯造成嚴重的神經壓迫時,患者就需接受手術治療。
運動高手秘笈
運動高手秘笈 打球是相當好的的運動
打球是相當好的的運動,不僅好玩,也能訓練體力、耐力、機智、反應,以及改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打球基本上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是運動傷害亦時常可見。以下為十個打球前的叮嚀,幫助您提升球技,並預防運動所造成的傷害。 運動前務必有適當的暖身活動,如伸展操、慢跑、跳繩或其他有氧活動。 在賽前或激烈運動前補充均衡適量的營養,避免食用油炸食物,酒精,和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運動間,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如礦泉水或一些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想要有在運動上有最佳的表現,需長期在有氧訓練、重力訓練和營養方面下功夫;此外,脊椎神經與骨骼狀態也須處於最佳情況。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可以幫助運動員的脊椎關節保持在最正確的位置,對於運動員的神經系統以及肌肉力學有很大的幫助。此種療法能控制人體運作和行動的神經,避免受到因脊椎骨關節錯位而引起的壓迫,並降低運動受傷的機率。 脊椎關節位置的正位與否,會影響運動時的活動力與反應能力,脊骨神經醫學不僅可以改善因運動而引起的骨關節錯位所造成的神經訊息干擾,並且能使僵硬和受傷的軟組織恢復正常狀態,幫助身體達到最大的柔軟度。 球類活動能對關節產生壓力或破壞,尤其對膝蓋關節,因此建議運動員多做增強膝關節的運動,來預防膝關節受傷。 運動時,尤其在肩膀和脖子部位所產生的僵硬或是疼痛感,很容易使運動員分心,影響臨場的表現。脊骨神經醫學能提升活動力,減少脆弱組織的不適,並移除神經運作的干擾等,讓運動員專心比賽。 大多數國際級的運動員的醫療小組中,都有一位脊骨神經醫學醫生(Doctor of Chiropractic)來協助選手維持最佳的健康和人體工學。 脊骨神經醫學是一種自然的健康療法,它除了提供疼痛藥物和其它化學藥物以外的另一種醫療選擇外,還能安全有效醫治多種常見的病症,而不會有服用化學藥劑後的副作用。 運動時一個乾淨、安全的活動空間是非常的重要,打球前必須確保場地沒有任何的障礙物,且地面是乾燥的。 安全的球賽需要一雙適當的球鞋來保護雙腳。另外,賽前應備有一套乾爽的衣服以便賽後更換,避免著涼。
防治退化性膝關節炎
防治退化性膝關節炎 很多老人家容易遇到及受困擾
人過四十歲,被某種程度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所困擾的機會便大增,因此,膝關節退化可謂常見的中年危機之一。通常患者會抱怨膝蓋疼痛、無力、無法久站或走遠、蹲或上下樓梯困難、坐久了或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等不適;嚴重時甚至關節會 變形,且在天氣變冷或潮溼時,關節便有如氣象台似地發出疼痛的警訊。 根據統計,五十歲後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率約二成至三成;到了七十歲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率則高達七成。關節為骨骼與骨骼之間的交接處,中間長有富強性及避震用的軟骨,而其在周邊附著支持關節運動的韌帶及肌腱,這些組織彼此巧妙配合,使我們可做出站立、行走、跑步、跳高、上下樓梯等各種活動。然而,膝關節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也會有損壞的一天。 話雖如此,但還是有方法可減緩關節的退化。根據研究發現,膝部的關節錯位會造成膝蓋的受力大增,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跌跤、運動、工作意外或於一般的日常活動都可能產生骨關節錯位垂偏移。儘管關節錯位只造成關節的接觸表面輕微地脫離原本的滑動軌道,並造成少許的關節面磨損,但長時間的關節活動如散步等,卻會引起膝關節以及周遭結構如韌帶與肌腱的慢性發炎和破壞。 此外,因人體的關節有互動的影響,膝關節以外的骨關節位移,如腳踝、股關節、股盆關節和脊椎關節錯位,也能改變人體功學,並影響膝關節的受力。而當我們在做不同活動時,原本關節就會承受相當的負重量,如在站立時,膝關節便承受相當於體重的重量,走於平地時為體重之四倍,爬樓梯時為體重之七倍,而跳躍時為體重之十五倍;再加上骨關節錯位所帶來的額外負擔,更加速膝關節的破壞與老化。 因此,減緩或停止膝關節的破壞,則須確認全身骨關節是否有錯位的現象,並予以矯正回位。另外,在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時,還可應用熱療、電療和短波等物理治療,來改善膝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與加強血液循環。在飲食上,除了盡量清淡外,可多吃蔬果及減少攝取動物蛋白質,以降低關節發炎的現象。而葡萄糖胺( Glucosammine Sulphate)和軟骨膠硫酸鹽(Chondrotin Sulphate)這兩種營養食品的補充,可以修補破損的軟骨,使關節面回復滑潤,以減少關節的破壞。至於肥胖的 患者則須減重。 在DIY方面,建議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的民眾多做抬腿運動、游泳或騎自行車,以強 化大腿肌力及改善新陳代謝。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若能持之以恆應用上述方法, 將可以避免病情惡化或開刀的可能,並且能正常地活動。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 對健康的影響更是深遠 早期症狀並不明顯
脊椎側彎不僅有損外觀;對健康的影響更是深遠,例如腰痠背痛、頭痛暈眩、四肢痠麻、呼吸困難、內臟壓迫、體能衰弱等,都與脊椎側彎有關。 脊椎側彎引發於發育期間,女性患有此問題的機率是男性的七倍,因為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少有患者能覺察自己脊椎柱的偏差。大部份的脊椎側彎都是意外發現的,可惜的是,因發現的有些稍晚,脊椎的彎曲巳達到相當的程度,當脊椎嚴重彎曲時,除了手術以外,想回復正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預防脊椎側彎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做父母的應要為自己的小孩做簡單的脊椎檢查來確定孩子的脊椎健康。 脊椎側彎簡易檢測方法: 第一、面向鏡子,全身放鬆,雙腿併攏站穩,觀察是否出現左右肩膀高度不一致(此法建議裸身檢查更為準確)。 第二、在床上俯臥,全身保持直線,請他人檢視您的雙腿是否有長短腳的現象。 第三、脫下外衣站直,前胸向前往下彎,並暫時保持此動作,請他人為您檢視脊背,注意是否有脊背高度不一,左右有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頭部經常往同一邊傾斜、兩隻鞋根的磨損程度相當不平均、在走路或跑步時動作不順。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則表示脊椎可能有偏斜,應立刻到專科醫生接受更仔細的檢查及治療。除骨科外,脊骨神經醫學是脊椎側彎患者求助的另一選擇,在其脊椎側彎的整治經驗已有一百年以上。美國有九成的脊椎整治是由脊骨神經醫學醫生執行的,當脊椎側彎低於四十度時,可應用脊骨神經醫學的脊椎矯正術來改善。 脊椎側彎預防 在脊椎側彎預防上,平時保持正確姿勢仍是避免脊椎偏斜的不二法門。建議患者在搬重物或提物品時,應將雙膝彎曲,上半身儘量保持直線,勿過度彎腰;拿高處物品時,多利用梯子或椅子墊高;肩上背包或手上所提物品應常換邊;保持正確站姿、坐姿與走路姿勢,勿彎腰駝背。 仰睡時枕頭高度不宜過高,才不會影響頸椎的自然曲線,;而側睡時應用較高的枕頭 來減少頭部以及肩膀的壓力,並且將膝部稍微彎曲,以減少背部壓力。另外,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均衡飲食以及規律的運動,對於脊椎的保健也是相當重要。
中風患者多活動 可減少肌肉萎縮及骨質流失
中風患者多活動 可減少肌肉萎縮及骨質流失 腦血管堵塞 腦血管破裂
中風是腦血管堵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腦內局部破壞,造成半身不遂,感覺異常,惡心,昏迷,言語不清,大小便失禁等。 導致中風的原因包括腦血管硬化或狹窄或先天性結構異常,過度勞碌,情緒激動,緊張,心臟疾病、高血壓、營養不良,及寒冷氣候。中風之後,大部分的患者仍有機會回復正常,但也必須盡快地和耐心地接受治療。 除了接受內科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及復健醫療以外,患者亦可以應用脊骨神經醫學治療來加速復原。在中風之後,因為行動不便,走動時一跛一跛,常造成因受力不均衡所引起的骨關節位移、肌腱不平衡或痠痛無力、神經系統干擾和加重平衡感失調。中風患者若接受脊骨神經醫學醫生的治療,可以改善上述的問題,並且強化體質,使患者更快地康復。 中風的經歷也容易引發無助,緊張,恐懼,和易怒等情緒問題,此時患者家屬必須耐心照顧,並給予安慰和鼓勵。而脊骨神經醫學醫生則可應用潛意識清理療法,有效地將患者的情緒改善,也因此減少了中風復發的機會。 除了專業的輔助,中風患者也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功課,因為能愈快地回復起坐與步行,愈能減少肌肉萎縮及骨質流失,並且減少功能統合及平衡感的問題,所以,中風患者應盡快及盡量地走動和活動筋骨。 中風患者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少鹽、少醣,少油脂,避免油炸食物,可多食蔬果及深海魚,有助於減少血中油脂及預防便秘。同時注意總卡路里數及營養是否充足和均衡,必要時,亦可食用綜合維他命丸來補充身體的需求。最後,放鬆心情、充份休息,及在冬天裡做保暖的工作,如此飲食、營養、休息三管齊下,才能加速中風患者恢復健康。